交通事故报警的情形有哪些交通肇事罪民事诉讼可以先提起吗
# 交通事故处理必须知道的五个重点
## 一、遇到这八种情况必须马上报警
发生交通事故后要记住这些必须报警的情况。第一种情况是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受伤,这时候要立即报警。第二种情况是财产损失事故但存在特殊情形,比如司机没有有效驾驶证、司机喝酒或吸毒、车辆超载超速、使用假车牌、车辆无法移动、有人离开现场、有人故意制造事故。
第三种情况是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出事,包括爆炸品、化学品、有毒物质等,这类事故必须立即报警。第四种情况涉及无年检或无保险的车辆,以及碰撞公共设施的情况,这时候要先用手机拍照或标记车辆位置,再挪车到安全位置后报警。
## 二、交通事故立案的四个基本条件
要让法院受理交通事故案件,必须满足四个条件。第一个条件是起诉人身份要符合规定。在受伤案件中,必须是伤者本人起诉;在死亡案件中,必须由死者亲属出面。
第二个条件是被告信息要明确。如果被告是个人,需要提供身份证和驾驶证信息;如果是单位,需要提供工商登记资料。第三个条件是赔偿要求要具体,必须在起诉书中写明每个赔偿项目及金额。第四个条件是要有完整的证据材料,包括事故认定书、医疗记录、维修发票等证明文件。
法律规定驾驶员在事故后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场。如果有人受伤,驾驶员要先救人并报警。移动伤员时要标记原位置,其他路人有义务协助处理。
## 三、刑事和民事诉讼的顺序问题
涉及交通肇事罪的案件不能直接提起民事诉讼。这类案件必须先进行刑事诉讼,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以附带民事赔偿要求。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,受害人可以在刑事案件审理时提出赔偿请求。如果受害人死亡或丧失能力,家属可以代为提出。
法院处理这类附带民事诉讼时可以进行调解,也可以直接判决。原则上刑事和民事案件要一起审理,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分开处理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精神损失赔偿请求不会被法院接受。
## 四、交通事故赔偿的处理流程
交通事故赔偿需要经过调解程序。交警部门会在查明事故原因、认定责任、确定损失后组织调解。调解期限通常是30天,特殊情况可延长15天。调解开始时间根据事故类型决定:受伤案件从治疗结束开始,死亡案件从丧事办完后开始,财物损失案件从定损后开始。
达成调解协议的要签书面文件,各方签字后生效。如果调解失败或有人不履行协议,交警不再处理,当事人需要向法院起诉。这里要注意,调解不是必经程序,当事人可以直接选择起诉。
## 五、常见问题解答
问:小刮蹭需要报警吗?
答:如果只是轻微剐蹭且双方对责任无争议,可以拍照后到快速处理中心解决。但出现无证驾驶、酒驾等情况必须报警。
问:报警后对方逃逸怎么办?
答:记住车牌号、车辆特征,立即向警方提供行车记录仪视频等证据。逃逸方将承担全部责任。
问:调解失败后多久能起诉?
答:拿到交警出具的调解终结书后,可以立即向法院起诉。注意人身伤害案件的诉讼时效是三年。
问:对方不肯赔钱怎么办?
答: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。建议在起诉时同时申请财产保全,防止对方转移财产。
问:赔偿协议可以反悔吗?
答:双方自愿签署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。除非能证明存在欺诈、胁迫等情况,否则不能随意反悔。
交通事故处理需要特别注意证据收集。建议车上常备行车记录仪,事故发生后立即拍摄现场全景、车辆位置、损伤部位等重要信息。涉及人员受伤时要及时保存医疗票据,财物损失要保留维修清单。遇到复杂情况最好咨询专业律师,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。